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中地数码:双轮驱动构建GIS产业生态链

作者:支点财经记者 邵思巧 通讯员 郑祥耀 点击次数:2969  发布日期:2022-01-14

2022年1月14日,中地数码集团召开了2022年战略发布媒体沟通会。“中地数码未来几年的战略重心都会是围绕地理信息产业,从GIS产品研发到人才培养再到司马云生态链的打造,形成整个行业矩阵式全方位布局与深耕。”会上中地数码联合创始人刘永教授对未来的战略部署给予阐述。

 

 

加大研发投入,发展国产软件


中地数码集团是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 (GIS) 研究、开发、应用和服务的云 GIS 软件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集团总部目前位于武汉, 下辖北京中地、深圳中地、西部基地、苏州中地、湖南中地、新疆中地等,拥有全国四百余家合作伙伴。集团创立三十年来,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化GIS平台,核心技术在整个产业处于领先地位。

中地数码以我国GIS 专家吴信才教授为技术核心,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 GIS 软件,例如“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 MapCAD”,“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等。在实际应用中,MapGIS 既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保驾护航,获赠“有功单位”;又在智慧城市、自然资源、地质、农林、气象、交通、公安、应急、环境、民政、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平台软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软件,它专业性很强、研发难度很高、投入周期又很长。”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亮教授认为,发展全国产化GIS,自主可控任重道远。

近年来,中地数码保持着将每年40%的营业收入投入到GIS平台产品的研发当中。吴亮教授介绍,2022年中地数码将继续加大对研发层面的投入,扩大这一比例到接近50%。

高投入的研发也给中地数码带来了丰厚的科研成果,2021年MapGIS 10.5 Pro推出,其基于统一的跨平台内核,实现了全国产化体系架构和X86系统架构的“双轮驱动”,构建了全国产化GIS平台和全空间智能GIS平台两大自主可控产品。

 

打造产业共享平台,构筑行业生态矩阵


地理信息产业活动从核心技术与数据资源,到工程应用,再到各种销售、咨询和信息服务,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并且这一产业链正逐步向信息产业链延伸和渗透,产业生产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亦需随之进一步创新。

在中地数码看来,利用互联网与云平台研发线上产业生态平台,聚焦地理信息产业硬件供应、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数据生产、需求,将从根本上创新地理信息产业生产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实现从开放式共享、融合式共享到生态式共享。

现在中地数码显然已经找到了途径,正在运营的司马云以GIS平台为核心,打造了全面依托互联网模式的线上GIS产业生态平台。

据吴亮教授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司马云已有超过20万的注册用户,与5000多家企业,700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聚集了约1万余活跃GIS开发者,上线包含软件及服务在内的交易产品超过2000个,成交金额破亿元。

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2022年,中地数码将把司马云升级为“地理信息服务的生态平台”,连接和聚集软件开发商、服务商、销售商、系统集成商、跨团队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推动GIS行业传统生产开发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行业应用模式和销售交易模式的变革,以“大平台-小应用-富生态”,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人力、智力、物力共享。

2020年1月美国出台出口管制措施,限制GIS软件出口,客观上也加速了我国GIS软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度总产值为6890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十三五”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3.9%。有专业人士推测,按这一趋势,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全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

对中地数码而言,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大环境、国家对自主可控软件的政策支持、近万亿的潜在市场,需要思考的正是如何如何加强自主可控GIS平台技术的创新,如何凝聚生态的力量来撬动产业的变革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