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企“减负”
作者 《支点》 杂志更新于 2012-07-30
近年,中央出台多项财税政策,关注中小企业生存。上海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初见成效,北京、江苏等地也积极备战试点。“十二五”的第二年,以“营改增”试点提速为引领,民营企业“减负”再次进入快车道。宏观看点詹姆士·莫里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经济持续不景气时,不要过多地期待从减税政策中找到生路,因为一旦国库空虚,政府能 [阅读更多]
-
他们因何值得尊敬?
作者 《支点》 杂志更新于 2012-07-30
6月23日,《巴伦周刊》与著名研究机构BetaResearch根据道琼斯指数所确定的各公司市值的排名,公布了100名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行榜。位于榜首的大多是像苹果、IBM、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型企业。中国企业有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四家上榜。受调查的投资人表示,一家公司是否受尊敬,与该公司的商业伦理、产品创新能力、收入增长及股价表现、以及出众的商业战略和管理能力,都是密 [阅读更多]
-
中国消灭贫困的决心
作者 《支点》 更新于 2012-07-26
自2011年11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以来,扶贫新战略的重点部署在14个特殊片区,除西藏、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此前已被明确实施特殊政策外,其他11个则属新“捆绑”出现的“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阅读更多]
-
新三板扩容机遇
作者 《支点》杂志更新于 2012-07-26
事件6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不公开发行、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但是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公众公司的股份发行和监管办法做了明确的规定。证监会此次发布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市场所关心的“新三板”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明确,即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东数可以突破200人,并可以通过定向发行的方式募集资金。业界普遍认为, [阅读更多]
-
“低碳城市”如何建?
作者 《支点》杂志更新于 2012-07-26
事件目前中国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世界银行报告指出,要实现降低国家单位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目标,中国城市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6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确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阳高新园区为“生态城”示范项目,沈阳市从而成为亚太地区的三座“生态示范城”之一。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快速城镇化面临资源 [阅读更多]
-
利率改革倒逼银行业成长
作者 《支点》杂志更新于 2012-07-26
事件6月7日晚,央行宣布对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都下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继人民币同日元实现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项目开放继续稳步推进之时,作为内部改革之核心的利率市场化终于走出了重要一步。近月来,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中国政府宏调方针转向强调稳增长,市场随之出现降息 [阅读更多]
-
黄金水道的新生与梦想
作者 xuduo更新于 2012-06-28
1978年9月26日,载有162个标箱的“平乡城”轮从上海港起航,在遥远而陌生海域航行16天后,抵达澳大利亚悉尼港,这是中国第一次开通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也标志着大上海在时隔近三十年封闭之后的再次开埠。不过,这次远航,并未立即撬动其上游数千公里的沿江经济的复兴与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年月,中央政府的开放试验田选择在了南方沿海地区。等到开进浦东的起重机真正掀开长江流域开发的序 [阅读更多]
-
稳增长 练内功
作者 《支点》 杂志更新于 2012-06-28
四年多时间,全球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之后,世界经济似乎又被打回到了“原点”。面对全球经济形势骤然变化,各大经济体再次发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5月18日至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考察并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业内认为,这是面对外需疲软、结构调整等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所传递出的新的政策信 [阅读更多]
-
欧美制造业复兴道阻且长
作者 《支点》记者 更新于 2012-06-26
为了解决居高不下的国内失业率、推进“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决心重振本土制造业,开启美国“再工业化”时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曾遭遇停产的生产线重新启用,一些美国蓝领们开始回到他们熟悉的制造场所。与此同时,饱受主权债务危机煎熬的欧洲国家,亦亟须通过增加制造业工作岗位来复苏经济、提升财政偿付能力,因而纷纷鼓励加大制造业投资。相对生产成本不断高企 [阅读更多]
-
“不能在沙上重建我们的经济 必须在岩石上重建我们的房屋”
作者 《支点》记者 更新于 2012-06-26
四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欧洲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都在不断接受新考验。历史规律昭示,每逢大危机,必然伴随大治理、大重建。重建中的世界经济秩序,正在走向何方?杨荣文(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接下来这个世纪不一定就是中国的世纪或印度的世纪,而是个多极的世界。通过“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方式,全球经济可重建新秩序。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