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支点智库
  • 奥利佛?威廉姆森:任何一个市场至少应存在两到三个巨头

    作者 奥利佛?威廉姆森更新于 2012-06-16

    奥利佛·威廉姆森(“新制度经济学之父”、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一个国企享凭借它的自身优势来占领更多的市场,造成垄断的种种成功。在美国,更多的竞争使得消费者可以享受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更多的多样化。反过来,如果国企占据了广大的市场和竞争优势,它凭借着这些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打败与他竞争的其他私企,那这就是垄断的倾向。所以,有诚信的公司为了企 [阅读更多]

    奥利佛?威廉姆森:任何一个市场至少应存在两到三个巨头
  • 洪平凡:欧洲掌控系统风险 中国方能出手相助

    作者 洪平凡更新于 2012-06-16

    洪平凡(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欧洲GDP总量为16万亿美元,是中国的一倍以上,人均收入是中国的6倍。所以决不能高估中国援助欧洲的能力。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困境之后,其领导人和国际舆论频频希望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欧洲对中国至关重要。一旦欧洲经济崩溃,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震荡,中国经济也将无法独善其身。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应该与国际社会一道帮助欧洲化解危机。中国首先要对 [阅读更多]

    洪平凡:欧洲掌控系统风险 中国方能出手相助
  • 哈桑?纳斯里?米尔巴哈:慈善应放低“门槛”回归民间

    作者 哈桑?纳斯里?米尔巴哈更新于 2012-06-16

    哈桑·纳斯里·米尔巴哈(非政府慈善机构发展专家、巴基斯坦法律与发展中心主任)在英格兰,登记注册最长只有一个月,最低只需要两个人即可注册一个非政府组织。政府不应干涉非政府慈善机构的行动。  去年的“郭美美事件”使得中国红十字会接受的捐赠数额下降了60%,体现了社会大众对慈善透明度的忧虑,现下对于中国慈善体制改革已经有诸多激烈的争论。中国的慈善机构主 [阅读更多]

    哈桑?纳斯里?米尔巴哈:慈善应放低“门槛”回归民间
  • 罗军:欧美重回制造业不会削弱亚洲制造业

    作者 罗军更新于 2012-06-16

    罗军(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当前,在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低迷、需求下降、增长乏力、创新严重不足,这些是亚洲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危机。从亚洲区域来看,传统的发达经济体正在加速萎缩,到2011年底,日本国家和地方的长期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84%,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虽然经济强劲,但是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非常巨大。东盟国家工业化水平整体较低,未 [阅读更多]

    罗军:欧美重回制造业不会削弱亚洲制造业
  • 罗伯特?蒙代尔:建设“智慧城市”要先治“城市病”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更新于 2012-06-16

    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未来的城市应该怎样发展?要继续向前,但并不是一味激进地冒进,而是要采用螺旋式的渐进式发展。工业革命帮助我们提高了产能,在机器的帮助下,城市的产业和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更多的劳动力涌向了城市的中心。随着工人和农民转向城市,城市化速度不断增加。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提出&ldq [阅读更多]

    罗伯特?蒙代尔:建设“智慧城市”要先治“城市病”
  • 卢锋:应对就业转型挑战应“速度与结构”并重

    作者 卢锋更新于 2012-06-16

    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用工荒”、“招工难”之类现象,其真实经济学含义始终是“市场机制为农民工涨工资”,长期效果是倒逼结构调整。作为人口最多国家,我国有最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有最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作为曾经计划经济国家,旧体制隐性失业显性化需要创造大量新岗位加以消化。三重 [阅读更多]

    卢锋:应对就业转型挑战应“速度与结构”并重
  • 卢锋:欧元体制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根源

    作者 卢锋更新于 2012-06-16

    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高福利高消费政策导致欧元区部分国家高赤字,持续高赤字导致债务不可持续并提供孕育危机的温床,这个因果关系链条比较清晰。然而如果仅仅把欧债危机归结为高福利制度下寅吃卯粮的故事,会大大看低欧洲目前困境的复杂性和特征性。认识欧债危机需超越高福利表层原因,探讨欧债积累与欧元体制的深层联系。危机国外债高是认识切入点,欧元区危机国债务突出特点是外债占比最高,并且&ldqu [阅读更多]

    卢锋:欧元体制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根源
  • 林毅夫: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当前主要目标

    作者 林毅夫更新于 2012-06-16

    林毅夫(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目前在国内外讨论都非常热烈。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将来也会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加上我国人口在全世界当中的比重,中国肯定将会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体,人民币终有一天要变成储备货币。但是,目前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往这个方向上去做呢?或者,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应该如何掌握?我觉得我们还必须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这个现实出发,从我国人均收入按照购 [阅读更多]

    林毅夫: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当前主要目标
  • 刘会武:拥有自主创新不等于拥有财富

    作者 刘会武更新于 2012-06-16

    刘会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我国一大批产业面临着被控制、被封锁的巨大压力。2005年前后,海信电器被美国高通并购、上汽被美国通用汽车并购、海南航空被美国航空并购、江陵汽车被美国福陵并购、长安汽车被福特等两家企业联合并购,一系列并购行为使得我国28个产业被跨国公司控制了21个。2008年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作为数控机床最大的消费国(60亿美元),但大部 [阅读更多]

    刘会武:拥有自主创新不等于拥有财富
  • 刘玉堂:楚人精神与“支点”构建

    作者 刘玉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更新于 2012-06-15

    楚人之所以能创造出精彩绝艳、震古烁今的文化,其根本在于他们具有卓尔不群、薪火相传的精神,其中最为突出者是“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和“鸣将惊人”的创新精神。当今湖北人是楚人的后裔,脉管中流动着楚人的血液,继承和弘扬楚人的优秀精神传统,对于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 [阅读更多]

    刘玉堂:楚人精神与“支点”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