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支点智库
  • 赵晓: 高税负和高房价:释放内需必须挣脱的两大绳索

    作者 赵晓更新于 2012-06-16

    赵晓(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是一家企业,巨额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应收账款;发行的每一叠纸币都是负债,而老百姓就是债权人;而投资、出口和消费则是企业的三大核心业务。如何确保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稳健、现金流量表健康、利润表持续漂亮,成为亟须思考的问题。在过去30年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自然资源禀赋支撑下,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由充沛转向稀缺,而资本由稀缺变为相对充裕后,经济的内 [阅读更多]

    赵晓: 高税负和高房价:释放内需必须挣脱的两大绳索
  • 张燕生:中部崛起面临“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

    作者 张燕生更新于 2012-06-16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去年四月份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到:2016年,中国的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上升至19万亿美元,而美国则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上升到18.8万亿美元,即在2016年,中国GDP将首次超过美国。当然这种预期变为现实的前提是有一定假定的:中国目前赶超的趋势不发生减缓、停顿甚至逆转。我认为,中国的“2 [阅读更多]

    张燕生:中部崛起面临“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
  • 张五常:中国学术界需要一家之言

    作者 张五常更新于 2012-06-16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全世界犹太人加起来只有1500多万,但是他们在学术上的贡献却无人能比,十个经济学家里有六七个都是犹太人;物理化学等领域有一半都是犹太人。中国有13亿人口,几乎是犹太人的100倍,在文化厚度上中国也是绝对超出以色列的,但在学术上我们却不及犹太人的百分之一。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以经济学为例,作为一门科学来说,它涉及到历史、文学、数学,涉 [阅读更多]

    张五常:中国学术界需要一家之言
  • 张长春:公共品的投资决策需要公共选择机制

    作者 张长春更新于 2012-06-16

    张长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所长)不可能等着体制完善以后再安排公共投资。好的技术方案是以尽可能少的代价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基础设施投资有两个问题难以回避:一是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过度,二是财政4万亿投入是否适当。针对一些高速公路低使用率的现象,部分学者、管理部门认为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上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这种观点缺乏可比、权威的数据支持。在转轨体制下,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熨平经济 [阅读更多]

    张长春:公共品的投资决策需要公共选择机制
  • 徐建国:现在需要担心潜在的内生性紧缩

    作者 徐建国更新于 2012-06-16

    徐建国(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2012似乎注定是令人不安的一年,但三个基本面因素,可使我们依然可以对中国2012年保持乐观。首先,通货膨胀压力的显著下降。本轮通胀,从2010年二季度抬头,到2011年年底才算是被制住。从大的方面看,通胀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力量。一是汇率低估引发的净出口,净出口增加了对国内供给的总需求。二是2009年以来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货币供应快速增长,形成了另一个 [阅读更多]

    徐建国:现在需要担心潜在的内生性紧缩
  • 吴东华:是“用工荒”还是“战略荒”?

    作者 吴东华更新于 2012-06-16

    吴东华(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原先,由于中小企业被迫进行银行高利息贷款或民间高利贷去买高价的原材料,自然会造成中小企业产品利润薄,现在这一块信贷转变成利润率了,而原材料价格下降,又促成新利润,两次利润相加将产生近8%—10%的利润率,这样新企业将是原来中小企业利润率的3倍。去年12月28日,在博鳌·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年会上,有一位女性企业家问我:中小企业用工不公 [阅读更多]

    吴东华:是“用工荒”还是“战略荒”?
  • 梅新育:对症下药化解流通成本过高难题

    作者 梅新育更新于 2012-06-16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员)社会上笼统所称的流通成本过高并不完全源于政府财政领域的税费,而是包括政府财政领域的税费和流通企业收益两个部分,对于供货商和最终消费者而言,后者同样占了相当大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连锁销售企业凭借强势地位巧立名目向供货商坐收各类费用,转嫁风险,大大提高了商品流通成本。某些税费较高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倘若为降低流通成本一概抹煞取消,却不制定相应职能的替代财源,无助 [阅读更多]

    梅新育:对症下药化解流通成本过高难题
  • 陈志勇:房产税的意义超出房地产业本身

    作者 陈志勇更新于 2012-06-16

    陈志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教授)对于房产税,有个较为错误的认识,即这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为了控制房价。房产税虽有控制房价的作用,但其深层目的是为了优化税制结构,特别是完善地方税系。房产税是深化分税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财政体制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事权和财权的脱节。地方政府“钱少事多”,为了解决开支需要,就要到预算外、制度外寻找财源,比方说通过土地使用 [阅读更多]

    陈志勇:房产税的意义超出房地产业本身
  • 保罗?威尔芬斯:欧元区财政公约必须尽快执行

    作者 保罗?威尔芬斯更新于 2012-06-16

    保罗·威尔芬斯(德国伍珀塔尔大学教授)2009年希腊大选之时,政府宣布的赤字占GDP的比例为5%,而实际数字却是15%,这已是欧盟国家所签署的稳定和增长公约所规定的最大比例3%的5倍。欧盟委员会应向欧洲法院对于希腊分别违反欧盟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行为进行起诉。然而,欧盟委员会巴罗佐主席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并且对爱尔兰多年来一直违反欧盟银行审慎监管规定的行为放任自流。虽然2012年 [阅读更多]

    保罗?威尔芬斯:欧元区财政公约必须尽快执行
  • 巴曙松:中国土地市场结构的区域转移已经开始

    作者 巴曙松更新于 2012-06-16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2000-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700万,平均年增1.13%;2011-2012年城市人口每年将增加1200万,平均年增0.8%。虽然城市化速度有所放缓,但城市化进程仍远未终结。未来中国将产生更多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并将产生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特大城市中心。下一个十年中国城市化人口增长与分布的驱动力将来自城市群的重新布局与2亿农 [阅读更多]

    巴曙松:中国土地市场结构的区域转移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