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再工业化”何以艰难
作者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更新于 2023-11-08
发达经济体中,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下降,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在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美国“再工业化”成效不佳的原因较为复杂,也颇有争议。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去工业化”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劣势、产业政策缺乏连贯性、以金融业过度繁荣为代表的经济结构问题,以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带来的“特里芬难题”等,进一步加大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难度。商品内需有限1980年代以来,与美国“去工业化”现象同时发生的是,商品消费占美国居民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次贷危机后,美国商品消费占比继续维持下降 [阅读更多]
-
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重视服务业
作者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更新于 2023-11-08
制造业越强,制造业占比越低,服务业占比越高。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波动式的恢复趋势。为了有效地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复苏、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举措都在加快推进。但是,人们谨慎消费、谨慎投资、缺乏信心的现象似乎仍然存在。中国服务业占比依然偏低中国式现代化首先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如果按照去年年底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今年如果再达到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我们的人均GDP将跨越13000美元,这是在国际上划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到了这样一个 [阅读更多]
-
提振经济仍有足够的政策工具
作者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更新于 2023-10-07
核心提示:应对周期性问题,主要靠总量工具。应对结构性问题,则主要靠改革。今年以来的楼市和股市走势偏弱,1-7月份出口也为负增长,多项经济指标不及预期。为此,市场希望出台更多的经济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让楼市和股市焕发活力。事实上,今年以来出台的政策已经不少了,并且已经对经济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后续效果仍有待检验。那么,政策工具箱里究竟还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用,在剩余的四个月时间里是否还会出台更加强劲的政策?本文试作探讨。政策工具箱的工具为何还有很多在过去经济增速下行的10多年里,我国逆周期政策总是频频 [阅读更多]
-
厘清科技创新的五个关系
作者 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更新于 2023-10-07
核心提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谁是新组合的主体?答案是企业。“科技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科学,科学主要是发现;二是技术,技术主要是发明;三是创新,创新大多诞生于企业,比如产品创新,也就是熊彼特讲的“新组合”。所以,科技创新其实是把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创新紧密结合。政府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市场化活动,但其实科技创新从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日本有个部门过去叫通产省,在整个科技创新的布局、统筹、指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 [阅读更多]
-
中国经济仍有较快增长潜力
作者 林毅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更新于 2023-09-06
核心提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收入水平,前提是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收入水平,前提是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则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生产,并进入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通过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这种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非常高,生产力水平也非常高,其产业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使用的技术也是世界最顶尖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唯一动力 [阅读更多]
-
拉动内需可提振经济复苏预期
作者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更新于 2023-09-06
核心提示: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促进消费的20条措施。这主要是为了落实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振经济增速的目标。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投资和出口,今年上半年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7%。通过促进消费,可以推动需求回升,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发布的措施将居民住房消费看作消费的一个品类,这表明鼓励刚需和改善性住房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而不再强调“房住不炒” [阅读更多]
-
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立场
作者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更新于 2023-08-08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是支持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正面临调整。“一带一路”建设或许可以在维持或支持开放经济秩序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其核心价值在于:一是坚持多边主义方针,二是保持开放的立场。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发生变化大多数人认为国际经济秩序发生了改变,但对于是否已经改变或者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看法不一。我的基本看法是,人类历时200多年,形成过两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从1860年到1914年,起点存在一定争议,但大致相同,终点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为什么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在1860年左右开 [阅读更多]
-
政府引导基金助力重塑税基
作者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更新于 2023-08-08
核心提示: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和放大功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产业,重塑税基和产业结构。在房地产下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寻找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弥补财政资金缺口成为地方政府迫在眉睫的问题,“股权财政”受到众多经济学家和财政人士的关注和讨论。何为股权财政?我国是否存在股权财政?股权财政的实质是什么?在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如何破局?本文着重回答以上问题。市场希望“股权财政”成为政府收入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减速、政府主动作为减税降费退税,宏观税负增速持续下行、财政汲取 [阅读更多]
-
利率是黄金定价核心因子
作者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更新于 2023-07-07
核心提示:黄金的本质是一个超国家主权信用的、无息的通胀保值债券。黄金是一种特殊的大类资产,同时具备类似于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类似于美元的货币属性以及类似于债券的金融属性。而作为投资品,黄金又同时具备抵御通胀、规避风险、资产配置的重要功能。商品属性货币属性金融属性黄金具有商品属性。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黄金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例如,得益于产量稀少和迷人的金色光泽,黄金被制成精美的珠宝首饰,以彰显所有者的财富和地位;由于耐腐蚀、导电性强,黄金成为电子元器件的理想镀层,日本就曾从废弃的电子产品中回收金属以制作东京 [阅读更多]
-
中国市场巨大,创业机会仍多
作者 谢绚丽(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更新于 2023-07-07
核心提示:高线市场关注性价比,下沉市场消费在升级。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优势是有14亿人的大市场,市场潜力巨大。美团当时在考虑是否做外卖时,先去欧美考察,但发现这个行业在当地需求不大,似乎不值得做。但美团后来考察了国内另一家外卖企业,发现其在能盈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200%的高速增长。中国和其他市场的差异性,导致有不少中国独有的创业机会。为什么外卖在中国是个好生意?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使得中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在家庭规模比较大时,做饭还比较划算;但如果家庭规模小,为了做一两个人的饭而折腾一番,还不如到外面获得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