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讲过头了
作者 宋金波(媒体人)更新于 2021-09-02
核心提示:对车企来说,“故事”不要讲过头,给消费者的警示应该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炎热的8月,对新型造车企业蔚来来说,大概有点凉意。今年以来,蔚来汽车经历了三场交通事故。最近一次,就发生在8月。多家公司的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这次事故激发了舆论对蔚来NP/NOP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的质疑。 [阅读更多]
-
郭新振不该“认贼作父”吗
作者 宋金波(媒体人)更新于 2021-08-02
核心提示:对个体独立性、主体性的重视,是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同向的。24年前,郭刚堂两岁多的儿子在家门口被拐走。郭刚堂一个人骑着摩托,踏上逾50万公里的寻亲之路。2021年7月13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被拐儿童郭新振被找到。在警方安排下,郭刚堂和郭新振相认。然而,事实并不按照最美好的剧本发展。郭新振决定,留在养父母身边,但会经常去看望生父生母。郭刚堂表示,他尊重儿子的意愿。于是郭新振和郭刚堂 [阅读更多]
-
故事创造未来
作者 张丰(媒体人)更新于 2021-08-02
核心提示:故事可以创造未来,一首歌可以带动一个街区,这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成都的玉林西路,刚刚完成一轮改造,悄然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我前几天经过的时候,工人师傅正在拆除脚手架,钢筋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一轮改造,除了地下管道外,沿街建筑的外立面也有刷新,看得出来,政府正在想“打造”一些什么。这一轮的酒吧勃兴,很明显是赵雷那首《成都》带来的。“走到玉林路的尽 [阅读更多]
-
美的应用和滥用
作者 张丰(媒体人)更新于 2021-07-05
核心提示: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核心追求,也成为一个前景巨大的产业。网红主播孙一宁和王思聪的争执,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大体上,舆论更多是嘲讽王思聪的,也有一些报料对孙一宁不利,比如有人说她是网络骗子,漂亮是因为“整过容”。有一位自称是她中学同学的女孩,言之凿凿地说孙一宁整过容,因为她们是“同一个上午同一个医生做的手术”。这种爆料未必真实,但是那种 [阅读更多]
-
“能力社会”可能离我们更近了
作者 宋金波(媒体人)更新于 2021-07-05
核心提示:课外班的盛行,本质上是结果,不是原因。今年的高考月前后,教育领域出了几件大新闻,这些变化势必深刻影响中国受教育年轻人的人生走向。先是《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职业教育法》施行20多年来的首次大修。该修订草案关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6月15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这也是继市场监管部门对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 [阅读更多]
-
不“打卡”,创意旅行
作者 张丰(媒体人)更新于 2021-06-02
核心提示:按照推荐来旅行,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在路上”的乐趣。有一个在上海读大二的小伙子,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出发,花了六天五夜,车费318元,坐了1291站,到达北京。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旅行方式。说是旅行可能有点过分,因为这位同学的主要目的似乎还是赶路,他选择了最慢的公共交通,但是还不够慢,很多城市都只是路过,没有下来走一走。但是,那1291个站名,一定给了他巨大的震撼 [阅读更多]
-
人心变得温暖
作者 宋金波(媒体人)更新于 2021-06-02
核心提示:人心愈趋向温暖,愈会生发出对生命的同情、对弱者的关怀、对家庭亲人的怀念。“五一”假期,媒体主角竟然是三只豹子,真是万万没想到。这三只豹子,是在杭州从某野生动物园逃逸的。后来,豹子逃逸的时间以及有没有瞒报,都成了问题。围观者众,不免有很多问责声音,不过我在社交媒体上所见的大部分,倒不是朝着问责去的,而是要保护好这三只豹子——尤其是,据说其中还 [阅读更多]
-
碳水厌恶的日常
作者 张丰(媒体人)更新于 2021-05-06
核心提示:这是一种新文化,当它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那种有节制的生活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在楼下小馆子吃面,两个女孩路过我座位时,小声嘀咕:“还吃碳水啊。”我偷偷看了她们一眼,都是微胖的身材。大都市白领对碳水食物的恐惧,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去年9月我点外卖时,商家赠送了一小瓶可乐。此后几个月间,来我家喝茶聊天的朋友都曾把玩过那个小瓶可乐,却没有一个人有意拧开瓶盖。记得我上一次 [阅读更多]
-
关于互联网“黑话”
作者 宋金波(媒体人)更新于 2021-05-06
核心提示:假如类似“黑话”沾染了大而无当、随意轻佻的毛病,不仅会被群嘲,还会让身处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某种侵略性。若干年前,因为要写一本书,我花了不少时间采访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第一次和这类企业近距离接触。采访中,我发现对方的话语体系中有不少当时我不熟悉的词汇,比如,链接、赋能……但这些词汇大部分在专业财经媒体上都能见到,有些不常见的,联系语境 [阅读更多]
-
“河南拉面”的启示
作者 张丰(媒体人)更新于 2021-04-01
核心提示:餐饮界的创新,就是这样重塑我们的地域想象。在上海,当你吃兰州拉面的时候,很有可能吃的是“河南拉面”,在这个城市有超过2000家河南拉面店,店主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河南省襄城县。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吸引了大量媒体关注,纷纷前来拍摄那些开拉面店发财的人修建的乡村豪宅,有一栋漂亮的房子,造价超过70万元。有在上海的河南朋友,和我一样困惑:在河南,人们不是都吃烩面 [阅读更多]